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

經濟成長要靠民間消費

【經濟日報╱記者徐谷楨/台北報導】2008.11.22 02:32 am

評析:請各位看官仔細的看,全篇文章都是重點!

日本大和總研全球首席經濟顧問劉憶如昨(21)日表示,要提高經濟成長率,必須刺激民間消費,以避免陷入通貨緊縮的無藥可醫慘況。

劉憶如昨天接受工商建研會邀請,發表「從1930年全球大蕭條看2008年金融海嘯」專題演講,她認為,民間消費占國內生產毛額(GDP)的六成,只要民間消費成長1%,GDP就會成長0.6%,剌激經濟的效果最明顯。

她比喻,民間消費、民間投資、政府支出和對外貿易,是支撐經濟成長的四個兄弟,過去都靠小弟(對外貿易)在賺錢,但現在歐美不買東西,台灣前三月貿易逆差、出口下滑,必須換大哥(民間消費)扛擔子,因此她贊成政府發消費券。

劉憶如強調,現在不是擔心財政赤字、或考量通貨膨脹的時候,因為1930年代全球大蕭條之前通貨膨脹,各國抑制之下,卻轉為通貨緊縮,反而無法因應,到二次大戰後才回復。她說,通貨膨脹有藥醫,但是通貨緊縮可能就沒藥醫了。

劉憶如說,消費券將產生經濟上的乘數效果,因為消費券變成生意人的收入之後,生意人還會去買其他東西。消費券明年1月發放,可以使用到9月,所以明年第三季才能真正看出效果。

主計處公布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為負成長,其中政府支出的貢獻也是負的,劉憶如說,政府提出四年4,000億的支出預算,必須趕快落實、發酵。

領先指標(Leading indicator)

領先指標綜合指數是由數項能提前反映景氣變動情況的指標所構成,用來預測短期未來景氣變化。意義上,領先指標的高峰與谷底會比經濟循環的階段要出現得早,因此是重要的預測與規劃工具。同時指標綜合指數則是由能反映當時景氣狀況的指標所構成,用以判斷當時的景氣狀況。 

按照過往的經驗,經濟轉折時,領先指標綜合指數會先連續三個月出現同方向變動。例如,當領先指標近三個月出現-0.2%、-0.2%與-0.1%的同方向變動,是經濟“可能”陷入衰退的訊號;而經濟陷入衰退時,領先經濟指標“必然”會出現連續三個月的下降。 

在台灣,每個月27日行政院經建會以公佈「上個月」的領先與同時綜合指標數值;在美國,則是每個月月底由經濟諮商會(Conference Board)公佈「當月」的領先與同時經濟指標數值。

就我國而言,構成領先指標的因子有七項,包括:
製造業新接訂單變動率、股價變動率、貨幣供給M1B變動率、躉售物價變動率,與房屋建築申請面積四項內需面指標,以及製造業新接訂單、海關出口值變動率,以及製造業平均每月工作時數三項偏出口面指標。 

就美國而言,構成領先指標的因子有十項,分別為:
製造業員工平均每週工時、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、製造業新訂單『消費性用品及相關原物料』項目、製造業新訂單『非國防耐久財』項目、賣方業績(資料取自於採購經理人指數(NAPM)中的『賣方業績』)、建築許可、S&P500指數水準、實質M2貨幣供給額、十年期國庫券與聯邦基金之利率差、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之『消費者預期』項目。

federal funds rate (Fed funds rate) 聯邦資金利率

商業銀行對其他銀行的聯邦資金(federal funds)隔夜拆款所收取的利率。聯邦資金利率是短期利率的重要指標,因為每天由市場決定,由聯邦準備透過銀行體系準備的增減加以管理。

CPI Consumer Price Index。消費者物價指數。

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乃是由消費者的立場,來衡量財貨及勞務的價格。一般而言,CPI指數若持續上揚,代表通膨有升溫跡象,在相同的所得水準下,民眾購買力將隨物價上揚而下降,影響層面相當廣泛;也因此各國央行皆以控制通膨作為重要的政策目標之一。

CPI指數的計算方式是,就消費者的立場,衡量一籃固定財貨與勞務的價格,並與某個基期間的物價水準作比較。舉例來說,依台灣行政院主計處之資料目前係以2006年為基期(CPI=100),而2008年10月份的物價水準為107.91,這意味該籃固定財貨與勞務的價格高於基期水準達7.91%。比較兩段不同期間的CPI,我們便可以知道該期間物價上漲幅度。而消費者物價指數所反映的物價,都是民生消費必需用品,包括食品,服裝,住屋,燃料,交通費用,醫療費用,藥品及日常生活所需購買的其他種種財貨與勞務。

在實際應用上,CPI指數是一項很重要的通膨指標;分析師通常會研究指數相較於上月及去年同期的變動,來判斷通貨膨脹的狀況。此外,分析師也會觀察去除食物及能源後的核心PPI(core PPI)指數,以正確判斷物價的真正走勢---這是由於食物及能源價格一向受到季節及供需的影響,波動劇烈;不過,若食物或能源價格上揚的情況持續,且可能影響中長期物價水準及通膨狀況,則不可輕率忽略它們的變動。

由於CPI是市場相當重視的通膨指標,因此數據的公布往往具有很大影響力。

風險曝額(EAD)

定義

風險曝額(Exposure at Default)亦可稱為Credit Exposure,係當面臨交易對手違約時,可向其求償之金額。

一般而言,如債券、貸款之風險曝額為其面額或名目本金;但對於衍生性商品,則不適用,因為衍生性商品之價值有可能是正或負值,當衍生性商品之價值為負時,表示我方負有給付之義務,因此並無承擔信用風險之疑慮,僅在衍生性商品的價值為正數時,方存在信用風險,才有信用風險曝額,此金額並不會等於其名目本金,其信用風險曝額之衡量方法簡介如下。

衡量方法

風險曝額 = 當期曝險額(current exposure)+潛在曝險額(potential exposure)

· 當期曝險額

通常是指衍生性商品之市值(取正值)或其重置成本(replacement cost)。

· 潛在曝險額

潛在曝險額是指曝險額未來隨者市場價格波動而可能增加之金額,為了能反映潛在曝險額增加之風險,因此估計潛在曝險額。目前所用的方法有:
(1)附加法(Add-ons):潛在曝險額為當期曝險額或名目本金之一定比例。
(2)蒙地卡羅(Monte Carlo) :利用蒙地卡羅模擬法針對風險因子予以模擬未來可能變動之值。

信用風險管理

信用風險管理為近幾年來金融業所關切的議題之一,信用風險來自於對債務人償債能力的不確定性。由個人的消費性貸款到政府舉債,或由簡單的債券到複雜的信用衍生信商品,信用風險往往以不同的面貌呈現,因此信用風險管理也產生多元化的探討與研究。

由於信用風險的發生往往伴隨著鉅額的虧損,因此建立一套良好的信用風險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。首先,建立內部信用評等機制,來管理投資組合的信用風險,針對發行人或交易相對人的信用品質來給予信用評等,再對於不同之信用等級來訂定信用限額(Credit Limits) 。

其次,建立信用風險內部模型時,決定信用風險最重要的三個參數分別為:
    1、違約機率(Probability of Default , PD)
    2、違約虧損金額(Loss Given Default , LGD)
    3、風險曝額(Exposure at Default , EAD)

學術界及實務界對於如何決定這些參數,有提出相當多的模型及研究。

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

十一月十二日:國父誕辰紀念日

國父小傳
國父名文,字德明,號逸仙。旅居在日本的時候,化名為中山樵,所以才會有「中山先生」的稱呼。西元一八八六年(清同治五年)十一月十二日,誕生於廣東省中山縣的翠亨村。
國父出生在一個務農的家庭,父母純樸、仁厚。十四歲那年, 國父到檀香山去探望經商的大哥德彰。後來,便留在檀香山接受了五年的西方教育。這五年的西方教育對 國父產生了民主自由的思想;他尤其喜歡閱讀華盛頓和林肯的傳記。
西元一八八四年,中法戰爭爆發,清廷的軟弱無能表現無疑。 國父眼見這種情形,知道要就國家唯有革命這條路了。便下定決心,要推翻滿清建立民國。
二十二歲時, 國父到香港的西醫書院唸書。和陳少白、尤列、楊鶴齡三人志同道合,積極鼓吹革命。清廷對他們恨之入骨,稱他們為「四大寇」。
自西醫書院畢業後, 國父在澳門從事醫病救人的工作;同時也極力吸收同治,為革命事業鋪路。
光緒二十年(西元一八九四年)中日戰爭爆發, 國父北上天津,上書給李鴻章,陳述政治改革的策略;卻沒有被接受,於是轉往檀香山,在那裡設立了「興中會」。
到光緒三十一年(西元一九0五年),他又和黃興等人在日本成立「同盟會」,「中華民國」的名稱,就是這時訂立的。
他一方面鼓吹革命,籌募經費;另一方面考察國外政治、經濟等各種制度,為三民主義的建國藍圖做準備。
在這同時,革命運動也一次一次的進行著……。革命先烈的血,終究沒有白流,宣統三年(西元一九一一年),經過武昌起義,滿清政權終於瓦解!一個嶄新的民主國家---中華民國誕生了!
國父被推選為臨時大總統。然而,深具野心又擁有軍權的袁世凱,卻自己想當總統。為了國家的和平統一, 國父於是讓位給袁世凱。但是袁世凱竟然背棄諾言,試圖再建立獨裁政治。袁世凱的野心雖然沒有得逞,但是軍閥割據的局面,卻使得民國初年的政局充滿不安。
長期的為國事忙碌、憂慮,使得 國父健康惡化,在民國十四年三月十二日因肝癌去世,享年六十歲。
國父將他生命裡的四十年歲月奉獻給國家。沒有他,就沒有今日的中華民國;因此國民政府特別明令公佈:尊稱 孫中山先生為國父;而他的生日--- 十一月十二日,便是國父誕辰紀念日。